6月16~6月18日,我市平均降雨量预计超过70毫米,田间含水量接近饱和,部分低洼地块已出现积水,将会对夏玉米出苗及幼苗造成不良影响。
一、持续降雨造成的不利影响
1、土壤湿度过大,导致种子和幼苗长期处于水浸状态。一方面种子呼吸代谢缓慢,影响出苗。另一方面,由于种子吸胀速度过快,使细胞内部的一些分子如可溶性糖、有机酸、氨基酸、低分子蛋白肽链及无机离子向外渗漏加剧,种子发芽成苗能力下降,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种子的吸胀损伤。扒出不发芽种子,多见种皮破裂并受菌类感染而发霉腐烂。幼苗表现出渍害特征,叶片发黄,生长缓慢,甚至逐渐枯萎。
(资料图)
2、伴随地温较低。持续降雨降低地温,种子酶的活性会降低,呼吸作用随之减弱,发芽速度减缓,留土时间加长,延迟出苗,发芽率也显著降低,种子吸足水后没有足够高的温度,种子不能发芽,导致种子内部酒精发酵,发生霉变,出现粉籽或烂芽的现象,导致大田的出苗率明显降低。
3、造成土壤板结。土壤含水过多,其团粒之间会受到水分的冲击而破裂,土壤就会变得不易渗透,从而形成板结。土壤板结不但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、渗透性和保水性,还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,降低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。
4、雨水冲刷导致种子暴露于地表。持续降雨将导致部分播种较浅的玉米种子被雨水冲刷而暴露于地面,从而无法与土壤中的养分、水分充分接触,进而影响正常发芽,或者因暴露而被鸟食、虫蚀。
5、若雨后突然天气放晴,加速渍害发生发展。积水在太阳暴晒下温度升高,超出种子和幼苗承受范围,渍害加剧。
二、补救措施
1、首先尽快做好排水工作。无论降水是否持续,都要及时田间巡视检查,及时开沟排水。尽量保证雨停以后6小时内,田间无明显积水。
2、及时查苗补缺。缺苗率在10%以下的地块,不用补种;缺苗率在10%~30%的地块,要及时催芽补种;缺苗率在60%以上的地块,建议及时毁种。可以继续种植玉米,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生育期相对较短的作物,比如大豆或者蔬菜等。
3、及时中耕划锄,破除土壤板结。雨后及时进行中耕划锄,加快土壤散热、水分散失、破除土壤板结。
4、及时追肥。出现黄苗弱苗,可追施少量尿素,促进玉米的正常生长,还可以喷施一些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。
5、病虫害防治。淹渍过的玉米地,容易发生病虫害,这一时期要注意及时观察,针对具体的病虫害喷施相对应的杀虫剂或杀菌剂。
6、杂草防治。连续降雨,土壤湿度大,机械长时间无法进地作业,可能会错过杂草最佳防治时期,即2~4叶期。一些长势旺盛的杂草迅速生长蔓延,会大大降低玉米除草剂药效。针对这一情况,雨后要根据叶龄和土壤情况及时进行田间除草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