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总第1983期
图|傻嘚嘚
版权©️归原作者
对于安阳人来说,每年不过了正月十六的安阳桥会,这个年不算过完。
住到市区二十多年,我一次都没有去赶过安阳桥会。从新闻和图片里看,安阳桥过会,市民主要是到安阳桥上走一走,“遛百病”,再到袁林西边的树林折些柏枝,回家烧一烧或挂到家门口,“去晦气”。逛的过程中,大人们买一些需要的日用百货,孩子们要些糖画、面人、泥咕咕、琉璃蹦儿、纸艺,再品味一下配蒜汁的炸血膏、纯手工的饸饹面、煎血、煎灌肠、炒凉粉、烤鱿鱼、烤肉串和桂花羹等地方特色小吃。
正月十六曲沟也有会,在南固现村。
不止正月十六南固现一个会,曲沟二十四个行政村还有好几个会:正月二十北曲沟会;正月二十八曲沟集会;三月十五曲沟集会;四月十五曲沟集会。南固现、曲沟集、北曲沟都是人口众多的大村,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发达,便于物资交流和人员往来,在岁月的变迁中形成这样几个规模盛大的会,想来自是理所当然。十多年前,陈家井、东夏寒等曲沟一些小村富裕之后,也找渊源、立名目,兴了几个会。
沧海桑田,历史总要不断淘汰一些东西、留存一些东西。曲沟原来的五个会,我觉得都有其存在的必然道理。正月十六、正月二十、正月二十八,对于传统的农耕年代的人们来说,一则年还没有过完,还处在喜乐热闹的余庆里,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的亲朋好友间走动,二来仍处于冬闲时期,人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做一些田间劳作之外的事,比如包括抬阁、唱大戏在内的各种民间娱乐活动。最主要的,那时的会,是除了供销社、小卖铺之外,乡村里最广大、最宽阔、最集中、最齐全的物资集散形式。在会上,乡民们吃穿住行所用一切物件,特别是桐树苗、杨树苗、苹果树苗、葡萄树苗等都会摆满街面。我大舅家的三个表哥曾经全是木匠,正月二十北曲沟过会,他们便要早早地从西曲沟把排子车架、衣柜、床、写字台、桌椅板凳等木工制品拉到会上卖,中午也不休息,都是家里人盛了饭给他们送去。另外两个会,针对性就更明显了,除了上述商品之外,三月十五,更多的是春耕春种的农资,比如锄头、䦆头、箩头、篮子等,到了四月十五,夏收夏种的农具就集中上市了,比如镰刀、木叉、木锹、玉米点种器、肥硕的竹扫帚等。
那时候,去亲戚家赶会,大人们都要带个“饭篮子”,里面装着以蒸馍等食物为主的礼品,有的人家图简单、方便,干脆就提二斤“麻烫(油条)”。所以那时候,哪个村过会,村口都有一个炸“麻烫”的摊子,一口大铁锅,热油滚滚,男摊主麻利地揉面、切面,两块油面一拉一抻一捏边,扔进油锅里,锅面便随即浮起一根长条状的“麻烫”;一块油面敷上饧盖,拉宽后刀尖轻点几下,再一扽,顺进油锅,锅面又会漂起一个“排册子(竹排一样的油条)”。“麻烫”炸到金黄,女摊主用长长的杂木筷子捞出,杆秤一过,纸绳系了,递给顾客,顾客就提溜着这“二斤麻烫”去串亲戚了。至今,豫北一带走亲访友,还流行着“提二斤麻烫”的口头禅呢。
后来,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,在曲沟赶会,“二斤麻烫”就拿不出手了,慢慢地,都换成了饮料、灌装啤酒、食用油等好像高档一点的礼物,但这正好让很多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大行其道并得以兜售。
那时的过会,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,就是到亲戚家里混口皮渣肉菜吃,买些江米糕、甘蔗等零食,除了满足一下“吃嘴精”时代的口腹之欲,也会买几件裤衩、背心和凉鞋等换季的衣物。
我从小就不喜欢赶会,尤其不喜欢会上的喧闹和熙熙攘攘的人流掀起的尘土。那时候去赶会,遇到卖胡辣汤或卖豆沫的摊点,总有几个小伙伴要去吃一碗。摊主一看有食客光顾,操起木勺,用力在汤面上一摆,落在汤面上厚厚的那一层尘土便被搅进了整锅汤里,摊主随手舀一勺,高高扬起,盛进一样落有尘土的碗里,递过来,食客们也不管不顾,埋头吃得津津有味。
所以,那时,我要么不去赶会,要么就是到会上挤来挤去,寻找唯一一个对自己有吸引力的地方。
吸引我的那个地方,是“画书”摊。所谓的“画书”摊,就是过会时,路边摆的全部是小人书的书摊。书摊上的小人书,不出售,只供人阅读,而且不能带走,只能当场看,先付费,看一本,薄的收费一分,厚的收费两分。
在这样的“画书”摊前,往往有成群的孩子驻足翻看,有的大人来兴趣了,也会蹲下来享受一下阅读的幸福。我自己那时买过一部分小人书,但不是什么内容都有,所以每每在会上见到“画书”摊,便难以再挪动脚步。
后来,我灵机一动:为什么自己不摆个“画书摊”呢?书少?和小伙伴们一起啊!就这样,我们有的从家里拿了布单,有的搬了板凳,有的夹了马扎,几个小伙伴的“画书”合到一起,摊子就支起来了。没承想,一个会下来,竟也能挣几毛钱。
有了钱,我和小伙伴们就以书养书,不断买进新的,到我小学毕业时,家里积攒了厚厚的一摞子。“画书”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、故事性强。我掌握的很多文史知识,都是小时候看“画书”的收获。上中学后,功课紧了,“画书”仍被当宝贝一样,藏到了家里一个老式桌子的桌肚里。前几年,有个朋友说他收藏小人书,花了几百万,我回曲沟再翻找我的“画书”,哪里还有踪影。
改革开放后,随着曲沟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、种地的人越来越少,不但会上的农具越来越少,过会的味道也发生了嬗变,物资交流会基本上成了亲朋好友间以喝酒、拼酒为主调的聚会。有的人一个酒场下来,再串到另外一家或几家去接着喝。这种情况以1990年代为甚。我刚大学毕业的那几年,每年正月二十,都会回北曲沟过会。那个时候,每到中午一点以后,街里便会走着一个个趔趔趄趄的“麻鸭子(醉鬼)”,或独个,或成群,或垂首相扶,或张牙舞爪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句话,有时甚至一个不友好的眼神,都可能导致恶语相向、拳脚相加,甚至操刀舞棍,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。
那个年代过会,我觉得人身上的戾气特别重,真的是一言不合就动手。1976年,“文革”结束不久,我曾见过其中一派,排成几百人的长队,肩抗棍棒,喊着震天的口号,在村里游行。所以,十多年后过会时人身上的戾气,我想有可能是那个武斗时代的流毒,但更大的原因,我觉得和那个年代农村乍富起来的年轻人精神上的极度荒芜有关。1990年代初期,曲沟每次过会,都会因为打架斗殴出人命。后来,曲沟派出所换了一个年轻的所长,上任之后,广泛动员、周密防范、严加管控,竟破天荒地没有出现因过会而引发的人命案件。当年,所长就上调县局当了领导。但因为心里有阴影,1996年以后,我便不再回曲沟老家过会。
庆幸的是,如今,曲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。走出去,无论上大学还是经商,都在改善着曲沟人的精神风貌。曲沟的会,因为人的素质的提高,也和现代文明越来越接近。鉴于此,今年正月二十,我又回曲沟过了一次会。
作者简介
王凤森,记者。出版有长篇散文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。
往期精彩回顾
【河南作家】傻嘚嘚 | 合林舅舅
傻嘚嘚 | 改稿记(附:普安兄小记)
傻嘚嘚 | 风流自在书画中
陈才生 | 凤鸣高岗 曲沟流响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一:快乐的驿站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二:车祸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三:哭泣和抱怨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四:曲沟大户和老城气质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五:曲沟土豪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六:曲沟人富起来的好处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七:曲沟人怎样富起来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八:曲沟性格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九:人生真境界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十:散淡至大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十一:曲沟之沟有渊源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十二:棒槌上跳动的音符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十三:泳之乐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十四:泳之恐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十五:河畔的风景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十六:鱼虾鳖蟹抓不完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十七:洋荆条子做钓竿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十八:围河捕鱼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十九:曲沟人为什么不吃鱼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二十:人间至味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二十一:盎然的童趣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二十二:旧家巢燕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二十三:偷茄子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二十四:造了梯子去偷桃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二十五:捉“肉猓龙”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二十六:看西红柿园子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二十七:勤劳的童年是快乐的(上)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二十八:勤劳的童年是快乐的(下)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二十九:麦场里的麦秸垛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三十:轻慢土地的曲沟人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三十一:消逝了的西曲沟南河(上)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三十二:消逝了的西曲沟南河(下)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三十三:何日重现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三十四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老槐树情结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三十五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村里的老槐树死了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三十六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三宗庙
傻嘚嘚 | 由着父母的性子来(外一篇)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三十七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填憨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三十八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挨打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三十九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儿子的郁闷和焦灼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四十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对读书强烈的饥渴感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四十一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瘦弱而胆小的童年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四十二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天堂里的凶险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四十三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执迷带来的伤害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四十四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拿不动毛笔的读书人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四十五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生命中不能有虚荣和侥幸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四十六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礼供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四十七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吃派饭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四十八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风水宝地西曲沟(上)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四十九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风水宝地西曲沟(下)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五十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西曲沟传奇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五十一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人生第一次转场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五十二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睡房坡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五十三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三里地的美好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五十四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匼仄菜面条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五十五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走小路上学的快乐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五十六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合林舅舅这样的人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五十七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人过六十要活埋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五十八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村里有了小卖部
傻嘚嘚 | 《曲沟,我生命中曾经的天堂》五十九: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——蒸花糕炸丸子
主编:风雨薇、绿柳